2024年全市财政系统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十分不易的成绩。
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0.73亿元,有效推动收入实现正增长。坚持首位战略首位保障,科技支出、民生支出、土地出让用于农业农村支出等均符合要求。构建“1+8+X”零基预算政策制度体系,建立“政策根据资金定、资金跟着预算走”的管理模式,通过政策重构,实现“一领域、一政策、一文通查”,将政策的“好钢”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“刀刃”上。
财政政策加力提效,全年安排231.5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69条政策。出台全省首个“财政+金融”支持“两新”政策意见,统筹各级财政政策资金超25亿元支持“两新”行动,入选全省第一批“两新”典型经验。积极抢抓上级政策要素,全市新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65.81亿元。为企业减负超220亿元。全市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份额占政府采购总额的88%,连续三年蝉联“中国政府采购奖”。
落实财政教育投入“只增不减”要求,全市教育支出增长5.9%。持续深化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,完善财促共富保障机制,《“钱随人走”转移支付改革让优质公共服务共享》获评2024年“浙家共富”财政促共富“最佳案例奖”。全省财金助力“扩中”家庭试点实现区县全覆盖,通过财政贴息撬动银行机构为2000多户“扩中”家庭发放贷款超10亿元。加强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,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、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,增幅分别达3.6%、6.3%。
率先开展绿色财政改革,首届“长三角绿色财政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”座谈会在湖州举办,作为唯一的市级部门作经验介绍。全面深化“财助营商”改革,累计兑付资金30.7亿元,惠企13602家次。全市政府产业基金累计投资项目359个,引导撬动社会资本133.8亿元。率先探索打造重大活动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,建立我市重大活动8项6类预算定额标准、100余项支出标准。推进公物仓资产管理,全市推进方舱医院等资产调剂2.4万件。积极开展“财会监督加强年”活动,深化落实纪巡财贯通协调机制,开展专项督查。
制定全市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“4+1”方案,实行“一债一策”“一地一策”,精准有序做好化债工作。紧盯中央一揽子化债政策,及时争取政策化债。定期开展收支分析研判,制定应急预案,确保财政运行平稳。坚决落实“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”要求,启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,制定23项“过紧日子”评价指标。实现乡镇(街道)“预算管理一体化”“浙里基财智控”应用全覆盖。
持续深化“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”实干争先主题实践,完善“三比三拼”机制。深入实施“青蓝工程”“导师帮带制”两大成长机制,创新“处长出题、局领导审题、年轻干部答题”模式,深化年轻干部“项目首席负责制”。《“小切口”“大舞台”年轻干部扛旗领跑、实干争先》案例入选省财政厅“五个一”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十佳案例。全面开展“四强”党支部创建。建立健全“三不腐”能力指数评价体系2.0版,市局成功申报全市第一批“清廉机关示范化建设单位”,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清廉财政建设成绩突出单位。